-
读书碎碎记
“书非借不能读也。子不闻藏书者乎?”出自清.袁枚《小仓山房文集》卷二十二《黄生借书说》初学这篇文字,不太能理解其中之奥秘,现在却越来越深刻体会它的精髓。平日闲逛书店的时候,看到好书会忍不住买下来,即便是省下吃零食的钱买这些书籍,也满心欢喜,回到家中,新鲜的翻俩页,便因为一些锁事放置书柜中,总之是自已的书,什么时间都可以观看,抱着这样的态度,那书便安放在那儿,时间久了,落上灰尘,甚至织满蜘蛛网,再回头看看,这书,都记不起是哪日购买的了。而借来的书,因为是借来的,有归还的限期,告诉自已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把它看完,要不以后就没有机会读了。便有一点时间便拿来阅读,一定会在有限的时间把它读完。算是了却心愿。所以,还是借书比较有读书的欲望,这样一来,既省了钱,又可以博览群书,何乐而不为呢?而书,如若只为珍藏,一点意义没有,只为看到那满满书柜里丰富的藏书落得心里的满足吗?就像看到衣柜里面满满的都是漂亮衣服一样的满足?书不读到脑子里面,衣服不穿在身上,永远体现不了它存在的价值。最多是满足一点小小的虚荣心罢了。家里面藏书甚多的人,未必就是喜欢读书的人,那些书本本崭新,看着养眼。却不一定就是好事。读书的人,书一定会是陈旧的,零落的。喜欢读书的人,不是珍藏书,而是阅读书。珍藏。只像一个人虚荣的外表。标着知识份子的标签。内容却依然是空的。就像一个人华丽的外表下面一颗空洞的心。所以,外表与内容永远是没有任何联系的。看人亦如此,不能只看外表。聪明的人会懂得看内容。多读书,读好书,是除了柴米油盐之外另一种生活。它可搁浅生活中的烦躁与苦闷,让你在精神的另一端享受另一个层面的喜怒与哀乐。它可以开阔你的视野,看到眼前所看不到的人与事。它可以让你在诗一般的文字里感受生活的美好。它像一个老师,教你成长,学会生活。它像一个朋友,给予你帮助,让你走出困境,它像一片芳草地,给你自由的呼吸,它像一缕阳光,沐浴你的心灵,让它温暖纯净。书是知识的海洋,书也分很多类,你可以取其精华,弃其糟粕。总可以找到自已喜欢的那一类。读喜欢的书,就像做自已喜欢的事业,其乐无穷。你可以贪婪的埋在文字里,解读生命的密码。丰富自已的内心。掌握知识的命脉。一个人,外表可以平庸,心灵不能平庸。也只有他(她)的精神层面才是无限的,一个人,可以慢慢老去。他(她)也许不再年青,知识却可以随着年岁的增长而给你增添的无穷魅力。2015/12/16 17:29:35
举报不良信息
搜集阳光难得糊涂